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1

[热点] 徐海洋:行情遭受挑战 走出盘局需政策明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0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快速破位向下,仍没有明显止跌势头出现。目前来看,通胀压力高企,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成为市场重要的压力来源,而经济面相对脆弱的复苏势头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基本面支持。我们认为,在未来政策调控基调明朗之前,市场较难摆脱震荡盘整局面,投资者应适度谨慎,关注政策变动信息。

    资金炒作行情遭受挑战

    与上涨阶段类似,此次下跌过程同样表现剧烈。直观上看,下跌源于市场内外围环境发生了微妙改变,而在根本上,下跌源于支撑资金炒作行情的逻辑线索遇到挑战。

    10月份CPI涨幅创出24个月新高,通胀问题成为经济领域主要矛盾,这与此前多数市场机构预期有明显差别。而人工成本提升、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等对基础农产品价格的推升作用仍未释放完毕,价格上涨的刚性特征将在明年上半年继续释放。同时,生产资料价格环比重新加速上升,通胀预期仍不乐观。在通胀压力加大和信贷规模超预期增长的背景下,央行进一步采取流动性紧缩措施、使货币环境回归中性的趋势已经确立。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历史经验显示,提高准备金率等数量型紧缩手段并不会对市场趋势产生重要影响。不过目前商业银行整体超储率仅在1.4%的历史最低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没有应对准备金率提升的缓冲带,这样,数量紧缩手段对信贷货币扩张的影响将变得直接而有效。这或许是此次准备金率调整政策无法短期消化完毕的重要原因。

    外围市场上,美元走强直接浇灭了商品期货市场的炒作热火。在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货币扩张对美元的助跌作用已经减弱。爱尔兰爆出债务问题,则使美元成了相对欧洲、日元等更为安全的资产,美元指数短期快速反弹超过4%,全球大宗商品、农业、石化产品期货则应声回落,支持A股资源品炒作的外部支撑受到挑战。

    政策前景决定行情走向

    可以看出,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流动性线索及资源品逻辑,在短期内均受到了一定挑战,这是导致市场急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中期来看,仍然需要关注在通胀压力加大而经济复苏前景模糊背景下的政策出路,这是决定未来行情走向的重要依托。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数据来看,当月工业生产、发电量同比数据如期继续回落,这主要与节能减排拉闸限电有关。从三大需求角度看,消费稳健增长,主要看点在于投资同比增速小幅提升和外贸数据的好转,这被许多市场研究机构视为继PMI回升向上后,基本面持续复苏的信号。不过复苏的持续性其实存在一定争议,如投资数据提升主要来源于保障性住房加速开工的贡献,市场自主性投资贡献有限。而外贸净出口对总需求的贡献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物价走高趋势基本明确,政策调控如何在增长与通胀之间求得均衡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

    短期继续盘整格局

    虽然市场不明朗预期重新出现,但我们并不完全看坏行情,指数暴跌后重新回归箱体震荡的可能性更大。

    从政策角度出发,事实上目前也面临着明显的两难选择,增长与通胀的矛盾,国内与国外的矛盾,决定了政策调控很难采取简单经济环境中的单一目标。控制通胀并不意味着全面的宏观紧缩,对货币政策过度悲观并不可取。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支撑,与之配套的货币政策可能只是“中性”,而非“中性偏紧”。当然,相关信息仍然需要等待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才能相对明确。

    而从市场层面观察,美元走强带动的商品期货市场大幅调整,也使得我国通胀预期有所弱化。同时,目前国外流动性扩张、国内流动性整体充裕及结构性转移的趋势也没有明显转变,股票市场也不存在深幅调整的空间。增长稳健的医药消费品补跌,似乎可能视为短期调整到位的信号之一。

    操作上,短期市场仍有震荡要求,建议投资者继续维持谨慎防御状态,重仓投资者应逢高减持,等待政策预期明朗后的市场机会。方向上建议继续关注食品饮料、农业板块中具有定价能力、受益通胀的公司,以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责任编辑:关婧)

发表于 2010-11-1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险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8 18:48 , Processed in 0.15527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