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4

[人物] 徐德怀:守护开国大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色档案:徐德怀,男。 1920年生于宁津县杜集镇小刘集村, 1947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49年入党,参加解放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多次战役,解放后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战斗了2年。 1953年复员回家后在村里做过生产队长、村长、支部书记。 1989年开始在宁津县光荣院颐养天年。
    在中国**建党90周年之际,回忆人生最辉煌、最光彩、最幸福、最激动、最自豪、最舒心的日子,那就是亲眼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当时的场景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接到任务兴奋整晚

    开国大典的前3个月,在1949年的7月份左右,我们所在中央直属的51团就秘密接到上级指示,让我们做好训练,有次阅兵式,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当时听到这样的指示,我们一个班都兴奋的睡不着觉。
    身为9班的班长,我带头执行训练任务。当时的训练任务包括步伐训练、左右转,在战争年代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这次算是补了一课,但高强度、大剂量的训练开始确实让人吃不消,除这步伐训练外,我们还要训练高射炮的训练,用极短的时间调整好炮台的高度、角度等事项。很快三个月过去了, 9月30日晚,突然接到明天到天安门前集合的命令。

装弹待命机敏紧张

    10月1日,大概5点多钟,我们所在的37高射炮已整整齐齐排在天安门城楼下的五朝门前的东侧,离天安门仅仅60米,我们一个班的12个人全部围在高射炮的周围,一箱箱炮弹就是旁边,随时准备战斗。与我们相隔不远的还有卡丘沙炮、迫击炮、过山炮等炮随时待命,原来我们执行的是保卫北京城、保卫领导安全、保卫检阅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那时天没有亮,借着灯光放眼望去,天安门上已是彩旗飘展,装备一新的陆、海、空部队方阵足足有好几万人整齐排列,骑兵、汽车队、榴弹炮方队紧随其后,装甲车、等重型武器等方阵依次排开,每个队都按自己的位置排列有序,在指挥安排下按部就班排列整齐。在初升太阳的映照下,人群、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绣海洋。我这才知道这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后来从战友的口中得知,一些国民党特务提前得知开国大典的消息,准备要炮轰北京城,多亏我们情报部门消息准确,在他们没有动手前就一举把这些国民党的特务全部消灭,我才知道那天我们的任务是多么重大。

开国大典一生铭记

    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伟人依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毛主席站向话筒时下面已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用浓厚的湖南口音庄严地宣布: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己于本日成立了!”主席每说一句话下面的掌声震耳欲聋,两个手掌都拍得通红,可还是嫌自己的掌声小,自己心里知道这是真情的流露,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自己的思绪也开始飞向远方,想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做的那一切,不都是为了今天吗,想到家乡的亲人、牺牲的战友,想到因病去世父亲,因为战事没有在老人面前尽孝,真想跪下来大声对他们说:你们在那边还好吗?能听到共和国成立的掌声吗?不知不觉眼泪已流满了整个脸颊……
    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英姿飒爽陆军方队,听着那步调一致的 “咵、咵”声就知道方队是多么的齐整,后面是海军方队、骑军方队,每匹马都是雄赳赳、气昂昂排着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只听到 “踏、踏”的马蹄声……
    阅兵式结束,我们就离开了天安门,回到我们保卫的中南海。可欢庆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无数群众举着红灯笼在城里游行,直到深夜,北京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连续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的我一点睡意也没有,因为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口述 徐德怀 整理 宋立忠

发表于 2011-5-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一岁,身体如此康健,难得。
发表于 2011-5-2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的功臣!
发表于 2011-5-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就是一个兵
发表于 2011-5-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就是一个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6 22:12 , Processed in 0.17605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