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2

[评论] 徐博:歧视农民工,不是改变称谓就能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月11日,李方平等八位律师、学者向国务院寄出《公民建议书》,认为“农民工”称谓存在歧视成分,不利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请国务院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政府行文中变更“农民工”称谓,并借此推动城乡户籍平权。近日,出席我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尹志国、刘祥、汪新平等也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取消“农民工”称谓。去年12月20日和今年1月3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提出取消带有歧视性的“农民工”称谓。  首先要肯定,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关注“农民工”,从取消称谓来改变对农民工的歧视,这是一种进步,我们要鼓掌。但是我们的疑问:是不是改了称谓,就能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呢?总觉得这是一厢情愿,有些理想化的不靠谱,因为身份还是那个身份,我还是我,改变个称谓还是改变不了本身,即便是改成“打工皇帝”“城建者”“打工主任”,称谓的冠冕堂皇,也改变不了本质问题,哪怕是改成“国家主席”,歧视的照样歧视,不会因为改变称谓,而改变社会阶层歧视心态。
 与其说取消“农民工”称谓,来改变歧视,还不如更实惠的来提高农民工的福利保障待遇,让他们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与城市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均等,让他们没有城市的弱势心理,让城市中人不在冷眼相看不在歧视,让他们没有自卑感。务实的改变农民工境况、权利、待遇、福利,比改变个称谓要直接的多,这本身就是实打实的在取消歧视,这比虚有其表的改变称谓更实在,更有意义。
  当城市建设、扫马路清理垃圾、化粪池清理以及脏活累活,城市就想起了农民工,因为只有农民工,才能担当大任,当城市拥挤、治安不好、城市卫生差,立马又想起了农民工,因为这都是城市农工潮的结果,甚至还有政府官员说“让这些农民工离开城市”,当享受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保障和工资待遇时,社会却忘记了农民工,这种不平等到底是为什么?这就是歧视,对社会低阶层群体的歧视。
  对农民工的歧视,其实是社会的心态,更是社会的病态,这种心态病态,代表了很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他们骨子里认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体,是没有素质没有文化,就是干脏活累活的群体,心态的不平等,骨子里的看不起,让农民工一直被歧视,这其实就是阶层歧视,日常性的羞辱往往与嫌贫爱富、强势、弱势联系在一起,最后就导致阶层歧视。
  所以说关注农民工,改变对农民工的歧视,不能只是表象的去取消称谓,称谓改变不了事实,改变不了境况,强势之所以强、弱势之所以弱,之所以有农民工歧视,是社会不均等,以及社会向强势倾斜所造成的,是缺少了政策上、物质上、法律上的照顾和关怀、给予,是缺少了公平正义。阶层献媚少一些,那么阶层歧视也会相应的少一些,改变对农民工歧视,仅仅改称谓是远远不够的。
    (文章来源:凤凰网 )
发表于 2012-1-14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歧视农民工的人,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之徒,连猪狗都不如。
发表于 2012-1-1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比谁强多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6-27 05:24 , Processed in 0.15962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