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纪实] 徐氏名胜:河北邯郸徐家大院(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氏商业起步开始是很艰难的。徐氏的世祖叫徐湘,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伯延,守着几亩薄田度日。到了清乾隆中期徐家的第十世祖叫徐兴仁,他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打理完自家的田地后,开始做小买卖,推车挑担逢集赶会贩卖山货和日用百货,后来涉足中草药行业。徐兴仁是徐家由农转商的始祖。徐兴仁有四个儿子:徐攀斗、徐攀岫、徐攀月、徐攀霄。徐兴仁父子开始推着小车贩运药材,近到武安城、和村镇、彭城镇,远到磁州、彰德府。早出晚归,小本经营,一年到头赚的是辛苦钱。几年下来聪明勤奋的徐氏父子对鼓山上丰富的中药材药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在当地收购药材后,又贩运到祈州(今安国)的药材市场上,在祈州药市不但卖还买,从中赚取差价。凭借良好的信誉,把质量上乘的武柴胡、武荆芥、武知母等卖给北京的大药商。如北京中药材老字号“同仁堂”每年都要购买徐家的药材。后来又把买卖做到了山海关外的营口和奉天。几年的奋斗徐氏父子积累了一定钱财。常年行走在武安—祈州—山海关—营口—奉天的商道上,看见大批关里的移民涌向关外。见过大世面善于捕捉商机的徐氏父子瞅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于嘉庆初年在奉天创商号“徐和法”由行商改为坐商。起初由于本钱少,连木制的药架也置办不起,就因陋就简,用砖头架起木板垒砌而成。兴盛之后,仍将初期创业时所用的手推车和砖木药架存于号中,以示不忘创业之艰难,也作为教育子孙后代和店员的“活教材”。   
把“徐和法”商号做大做强做成连锁经营模式的是徐兴仁之孙、徐攀斗之子徐春光,他是徐氏家族又一“大有为之人”。他“洞察商务”,在“经理号事”上的最大特点是“知人善任”,“号友有才干者,不惜多方成就之”。因此在武安商帮经营管理者中小到学徒、劳金,大到账房、掌柜的许多优秀人才纷纷聚集在他身边。徐春光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诚立店,以质立信”诚信经营理念,加之灵活的经营方式,“和法徐”不断孳生出新的分号,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全境有多少“和法徐”分号谁也无法说清。除奉天“和法徐”总号外,新民有“和法同”,铁岭有 “和法久”,发库有“和法昌”,营口有“和法泰”,哈尔滨有“和法魁”等。继徐春光之后,徐家的当家人分别是徐子仪,人称“徐老子”,徐子仪之子徐安良,因嫡亲兄弟八人,人称“八先生”,直至后来的徐敬修。无论徐家是哪个人当家,都继承了徐家在商贸活动中最精髓的“诚信经营,质量第一”的理念,俗言:“和法家货硬”。上世纪初,东北的药材生意经营渐趋饱和,目光远大的徐安良又把“和法徐”的分号开到了大西北,山西的降州,内蒙古的包头,宁夏的银川,甘肃的兰州都有他的分号。徐氏在药材经营中不只限于生药销售,还自制丸、散、膏、丹之类的成药,其发明的“益母还魂丹”、“六位丸”、“补心丹”等疗效显著,在东北、西北乃至京津都很有口碑。直至1931年日本占领了东北,才断了徐家的财路。经商发了大财的徐家,在老家置办土地、盖豪门宅院、兴修家庙、开办学校,这便有了气势恢宏的徐家大院。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4 02:07 , Processed in 0.177817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