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1

[人物] 徐月仙:13年如一日 翻山越岭照顾邻村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496285_819534.jpg
徐月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月仙穿破后还舍不得扔掉的鞋
  在宁海县长街镇,当地的人们最近传颂着一位农村妇女的事迹:她,13年如一日,翻山越岭到邻村照顾一位老人,不收一分钱,也不求回报。
  这位妇女,就是山前村的村民徐月仙。
  2月14日,徐月仙按着老习惯,早晨5点20分就起了床,先给自己80岁的老母亲洗了衣服,烧好早饭热在锅里后,她匆匆换了一双鞋出门了。她要去岳井村。住在那里一直由她照顾的老人胡家来11日那天过世了,她想着去为老人送上最后一程。她说,她这一生会永远都记挂着,在她孤立无助时,是这位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徐月仙今年49岁。20多年前,她从山前村嫁到了岳井村,夫家与胡家来恰是隔壁邻居。
  由于自己无法生育,徐月仙抱养了一名丢在自家门口的弃婴。在封闭的农村,徐月仙和孩子并不受家人待见,有时甚至会饿肚子,日子过得挺艰难。
  作为邻居,胡家来经常来逗徐月仙抱养的孩子玩,拿些糖果给孩子,看母女俩挨饿了,还会端出自家的饭菜。虽是小事,可对当年的徐月仙,无异于雪中送炭。老人对她的好,她一直记在心里。
  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徐月仙却牢牢记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老人已经年过六旬,子女不在身边,平时就独自一个人生活。她觉着自己帮不上大忙,洗洗衣服、料理家务还能帮着干干,就隔三岔五地到老人家里找些事做。
  过了几年,尽管徐月仙离婚后回到了娘家山前村,可胡家来老人仍然是她心中的牵挂。“老人身体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我还是要一直照顾下去,总比请保姆强一些。”这是她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这一照顾就是13年。
  风雨无阻,天天两头顾
  从山前村到岳井村,路也不长,3公里多,两个村中间隔了一条海拔100多米的山前岭。如果坐汽车,大概只需10分钟就到了,可徐月仙舍不得坐车,又不会骑车,每天来回就靠着双脚一步步丈量。
  从大年初一至大年三十,一年365天,13年4700多天,徐月仙没有中断过一天。
  徐小余是徐月仙山前村的邻居,每天徐月仙出门总要经过她家门口。“起初我觉得很奇怪,她每天这么早去哪里呢?后来才知道,她是到岳井村照顾老人。现在,这样的好人真的不多了。”徐小余说。
  徐月仙家中也有一位年逾八十的老母亲要照顾,为了兼顾两头,她就只有压缩自己的作息时间:凌晨5点多,起床后先将母亲的换洗衣物洗了,接着为母亲烧好早饭,再赶往岳井村;晚上,服侍胡家来吃完晚饭睡下后,再顶着星星赶回家。
  “可以说,她要照顾两位老人。”岳井村的村支书蒋双振说,刚开始村民们也不太理解,还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出来,可徐月仙行事光明磊落,不仅没要老人一分钱,还顶着压力一直坚持了13年。现在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真心地夸赞一句“好人哪,真的不容易”。
  照顾老人,她无微不至
  胡家来老人除了有颈椎病,还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徐月仙到了他家,一天烧三餐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每天没有停歇的时间。
  特别是到了去年下半年,老人几近瘫痪,大小便也已失禁。换衣服、擦身子、洗衣物、烧饭,全是徐月仙一手包办。
  “我也没做什么事,就是干了一些家务活。”徐月仙不会说普通话,她用方言表达着最朴实的感情。
  老人要喝牛奶补充营养,她将吸管插上,用手托着牛奶,等着老人一口口喝完。
  老人不爱吃米饭,她将当地的馒头撕成指甲大小,在炖得浓浓的汤里泡一泡,用勺子喂给老人。
  老人爱吃橘子,但又嫌水果太凉,她就把橘子剥去外皮,放锅里小煮一会,热了、软了再送到老人嘴里。
  “老人家不爱动,她就扶着在家里走动走动;老人的衣物也是一脏就换,从不抱怨。就是亲生女儿也不过如此。”村民们将徐月仙的举动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不嫌辛劳,她愿这样做
  徐月仙在娘家住的是三哥徐孝仙的老房子。一间屋子里,除了一张木板床外,就只有一个老式的柜子,装着衣服和零碎物品。
  “姑妈是个很俭朴的人,电灯也不肯点。我们让她搬到新房子里,她不愿意。只说已经麻烦我们了,这样住着挺好。”徐伟锋是徐月仙的侄儿,前几年,他并不理解姑妈的做法,过年回家时总爱问姑妈:“你这样辛苦有什么意义,值不值?他到底给你多少钱?”可姑妈总反问:“我要钱做什么?没有什么值不值,只看你愿不愿意做。”
  今年,徐伟锋将家里的房子翻新了,整理房间时发现了几只大袋子,里面装得鼓鼓囊囊的。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旧鞋子,有凉鞋、单皮鞋、棉鞋。再一看,鞋底全被磨破的,仅雨鞋就有五双。“这些全是姑妈舍不得扔掉的。看到这些穿破的鞋子,我们才感受到,这么多年来姑妈吃的苦受的累,她的坚持又是多么可贵和可敬。”徐伟锋感慨万千。
  情同一家,感动胡家人
  胡家来老人有一儿一女,为了生活,都在外打拼。儿子胡余炉在北京,这次老人去世,他和家人赶了回来。
  一提起徐月仙,胡余炉就有话说。“大姐真的太好了,我们很感激她。没有大姐,我们在外边也不会这么安心。”
  胡余炉的妻子告诉记者,没能在老人身边照顾,小辈都觉得挺不孝的,可为了生活也没办法。“大姐在家里帮着照顾老人,她又照顾得仔细,我们心里都很放心。”
  每次回家,胡余炉总要塞些钱给徐月仙,“可大姐每次都坚决不要,说‘我不是为了钱来照顾你爸爸的’。”
  即使是过年,胡家来的儿女们也回来团聚了,徐月仙也风雨无阻地来报到,“过年我们都在家,就让她别来了,我们自己照顾。”可徐月仙总说:“我已经习惯了,你们有事只管去忙,老人家有我就行。”
  胡家来的儿女平时打电话回家,老人也总让他们不要担心,说有徐月仙照顾他一切都好。“事实也是如此,大姐照顾得很好。特别是父亲瘫痪后,我敢说,自己照顾也未必赶得上大姐的细心。”
  现在,虽然父亲去世了,但胡余炉知道,父亲走得很安心,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多年,有这样一位好人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照顾他。
  宁波晚报记者胡菲文/摄
发表于 2012-2-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好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1 15:30 , Processed in 0.038936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