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6

[评论] 徐娟:为何容不下研究生当农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122498rygff8ykci3gip3.jpg

  河北人苗卫芳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10月17日《燕赵都市报》)
  据说苗卫芳的梦想“就是创作文学”。他之所以在取得研究生学历后选择回乡务农,一方面是因为年龄偏大,客观上就业不容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的“耕读情结”,想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宽裕的时间,圆自己的“作家梦”。
  按理说,苗卫芳的选择并没有什么不好,既可以自食其力,又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个人选择,家人容不下——父亲以服毒自杀的极端方式予以反对;村民容不下——以他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
  其实,不论是家人容不下还是村民容不下,都是社会容不下他这种选择的缩影。在不少人的眼里,让一个研究生当农民,是在浪费优质教育资源,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在村民和家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像苗卫芳这样的高学历研究生,不说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至少也要捧上“铁饭碗”才行,怎么能回乡当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再用精英教育阶段的就业期望值择业。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职业”。近年来,媒体相继报道了北大毕业生卖猪肉、高校硕士研究生当楼管员、哈佛大学优秀学子当出租车司机等的报道,他们当中不乏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事实说明,如果仅仅以他们选择的职业来衡量是否成才,这种观点不仅有失偏颇,而且走上了极端。回过头看,即便苗卫芳因为自己的选择最终没能成为“大作家”,但这种努力奋斗的过程,依然丰富了他的人生,也不失为一种成就,应当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尊重。
  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发展平台,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倘若没有勤奋专注的品质,没有对目标的执著努力,没有坦然面对挫折失败的态度,成才不过是空中楼阁。给“农民研究生”自主选择多一些宽容吧,这不仅表明我们正在学会用包容的心态、多元的标准对待多样化的就业现象,也是社会更加成熟理性的重要标志。
发表于 2012-10-1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偏见会杀死人才的。
发表于 2012-10-1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回到了原点,有多少人能承受呢?如果真要当农民,也用不着去读研究生吧
发表于 2012-10-1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心痛、心寒啰
发表于 2012-10-19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有些农民认为读那么多书无用,找不到工作不说,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工资也没有农民工的高.所以还瞧不起读书人
发表于 2012-10-1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抢农民的饭碗
发表于 2012-10-1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子害死人啊,邻里乡亲的闲言闲语,让老人觉得没面子啊,花那么大代价培养个研究生出来,本来就是为了让娃娃不当农民,谁知研究生了还是个农民,闲言闲语太多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民的社会地位太低了,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啊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18:33 , Processed in 0.18502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