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安 发表于 2018-9-19 12:05

此文极具价值,堪比博士论文,可谓论证假祖陵之集大成者,建议永久收藏!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9-20 07:42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9-1-9 14:33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郯城,是假造“中华徐氏始祖陵”的所在地,自然成了造假的重点之处。郯城造假一伙或许巴不得“郯国故城”就是徐国故城呢,那多有说服力啊。但这是绝对行不通的,国务院的牌子在那放着呢。呵呵,那么,怎么办呢?只有使劲“造”了,... 将炎国与徐国搅和在一起。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郯城造假的某一些细节,看得越来越清楚了。现在再回过头来仔细瞧瞧,你若不发笑,是难于做到的啦。

      韩明林 为何 三次没了方向
2012年1月,正在混郯城县政府顾问的韩明林,大概是实在没事干了,闲得慌。 他不由地感到,写一点东西也不错,但写什么呢?他想起来了,前前后后的,他看过20多部(种)《徐氏家谱》,觉得里边有一些问题。为此,他就写了《徐氏谱牒先祖记述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文。现在回过头一点数,共写了四个要点: 一、关于徐氏血缘先祖的记述, 二、关于徐姓的起源 , 三、徐地到徐国的变化历程,四、徐姓的起始 ,共6000多字呢。
诶,仅从题目看,还真以为能写出点东西来呢。但看了这几个要点后,怎么老是觉得不大对题呢?再一个这第二条跟第四条,一个是起源一个是起始,这两者真的有很大差别的吗? 当然,这些形式方面的事,真不是最重要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觉得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吧。
韩明林 觉得:“这些记叙方式有错误如下:(一)没有考虑当时社会形态;(二)没有认识到部族首领的称谓是可以传承的;(三)没有意识到先祖名称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宗神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称谓的联系。...”
韩明林所指的记叙方式,主要是指家谱中有关“三皇五帝”时候的事。这样的事,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有几家能说清楚?所以,不说为更好。 提请注意: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韩明林是怎样戏弄俺老徐家的。

【① 韩明林称:《说文》中解:“徐,舒也。”...如果站在当年伯益隐于箕山之阳的箕山(今山东沂水县境,穆陵关南),俯看正南沂沭河冲积平原,就会感到一出沂蒙山区,到郯城附近豁然舒展。所以说,徐地,即舒展之地也。徐氏血缘祖伯益葬在郯北七里,一是这里是其子所封之地,若木将其父安葬于此,表示封地全承乃父之荫。二是可表伯益治水、烧山裂石、驯化鸟兽、平地掘井……功德。三是郯北七里为风水宝地,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全赖于此。故,其得姓始祖若木、征国、房、仁、豹、谦、俭、晔及十三代祖强和十八代祖侍均安葬于此。...
诶,不是说,要讲家谱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的吗,怎么转到徐氏始祖“安葬于此”的事上了? 其实,讲这个说那个都是借口,韩明林主要是来为郯城造假一伙添油加醋的。韩明林看别人的所谓问题,讲起来一二三的。但你自己引用的这些家谱的“记载”,就都是正确的吗?对这个家谱清代的“今往无考”,你的眼睛里好象缺了一个“重要部件”,是不是呢 !
【② 韩明林称:...夏启(或仲康)封若木于徐,徐地有多大,没有明确的史料记叙,按现代考古资料分析,徐地当为今山东郯城、苍山、费县、平邑、临沭、枣庄一部,江苏新沂、邳州、东海部分地区。近期笔者考察了山东郯城境内老归昌村,该村为周初建村,村建于一台地,村北为老墨河。台地旧名曰凤凰台,该台地南北附近有诸个台地,面积虽不大,但对于沂沭河冲积平原来说,当汛期来临之际,这些不大的台地是人民居住的好地方,可有效地避开水患。笔者推测,凤凰台应当是徐姓先民或以鸟图腾的东夷族中少昊后裔居住的地方,凤凰台应是图腾安置和祭祀的地方。总之,虽然徐地的范围难以确定,但徐地的中心应在郯城,这应当是无疑的,否则诸多徐氏先祖不会安葬在郯北七里,老归昌不会叫凤凰台。...
诶,韩明林的“没有数”还真不是一般的。按他的“分析”——夏朝的“徐地”,当为“今山东郯城、苍山、费县、平邑、临沭、枣庄一部,江苏新沂、邳州、东海部分地区”。这不还是炎徐搅和费徐相混那一套吗? 更有甚者,韩明林还说出了“虽然徐地的范围难以确定,但徐地的中心应在郯城,这应当是无疑的”这样的话。“范围难于确定,中心应在郯城,还应当是无疑的”,就叫什么话?这是人话吗?噢,郯城县有多大不知道,但郯城县政府的所在地是无疑的。原来是得了严重的“近视病”,看来病的还真不轻呢。夏初,封一个“若木”,就占了“今山东郯城、苍山、费县、平邑、临沭、枣庄一部,江苏新沂、邳州、东海部分地区”那么多地。其时,据说有上万个“国”,“夏”那一块地盘“够分着用”吗?韩明林是不是太没有数了?
【③ 韩明林称:“...鲁不敢开东门,说明鲁的防御重点在东方,决非远在南方的泗洪。伯禽虽然打败过徐方,但仅仅是击溃而已,对徐的力量没有根本的削弱,以至后来,海陆三十六国朝徐,才有穆王令楚伐徐,偃王仁不忍民众受伤害,不与斗走武原山下之说。从时间上说,从成王到穆王历四代,而徐氏谱牒记载大都是偃王,有的史料记载却是驹王到偃王。不管记载是谁,时间跨度多长,但两次反周是可以确定的。而第二次偃王反周的结果是偃王带军民万余走武原山(徐山)向东入海,走近海向南,...。驹王、偃王之时,徐国应在郯、费一带,...”
诶,又来“不敢开东门”了,这一点近期讲的够多了,今天不再讲了。现在就讲韩明林“怎么没了方向”。说到徐偃王不忍民众受伤害,通常都是“北走武原山下”,这几乎为“固定词组”。但韩明林却省却了“示方向”的“北”,上文中两次,其实下文中还有一次。他的“三省北字”,绝不是“不经意间”,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他以为这样一来,就将徐偃王位处彭城之南的事实遮掩过去了。这能行得通吗?天下徐人都那么好欺负滴?
只要是见到“...驹王、偃王之时,徐国应在郯、费一带 ...”的,如果不骂你韩明林,那是人家有教养,并不等于你不该骂。郯城的一小撮徐人,你们是同伙,都是“深研民族文化,振兴郯城开发”的,他们通常不会骂你。但在全体徐人面前,你就是来找骂的。
【强调两点:事实表明,不管谈论什么文化,光认识几个字,显然是不够的。      象韩明林这样,当初坐在县府办公室喝茶时,简单一划拉“郯城北七里”,噢,差不多。这就行啦?不行滴。
    韩明林:你能说清楚“郯城北七里”吗? 从哪里开始的?         你能说清楚,为什么《郯城县志》没有“豹公墩”一言半语吗?
            你个 老 * * * (呵呵,活跃一下,别太 严肃了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9-21 14:07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2-7 21:34 编辑

徐小安 发表于 2018-9-19 1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极具价值,堪比博士论文,可谓论证假祖陵之集大成者,建议永久收藏!
谢谢您顶帖支持,谢谢您给予鼓励。{:6_150:}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9-22 21:11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0-1 20:25 编辑

【讲细节 重证据 辨真假沉睡海底124年                                                                                                             
          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被发现

央视网消息:在近代史上,深刻影响着我国历史走向的甲午中日战争,已经过去124年。长久以来,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被认为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经远舰”,但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证实。今年7月到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部门,针对这艘沉船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水下调查。今天(2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证实这艘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经远舰”。
在工作平台下方12米深处的海底,大量淤积的泥沙将战舰紧紧包裹,仅能看见裸露在海床表面的部分铁甲片,船体呈倒扣形态。考古队通过比对史料中经远舰的结构图,力图找到能够确认战舰身份的铁证。
确认经远舰   泥沙中“摸”到物证
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 周春水:不管是中山舰,还是辽宁舰,它那个舰名,一般都是位于船舷,而且位于船舷上面,如果它是倒扣的话,正好舰名是在最下面,而且还最容易保存。因为沉船倒扣沉没,船舷已经深深地扎入淤泥中,并且向内侧收窄,想在船舷上找到舰名,完全没有预想的那么容易。
央视记者 田云华:船舷上“经远”两个字的确认,对于确认战舰的身份至关重要。那么考古队员在向下抽泥的过程中,首先是在泥沙下1.6米的深度,发现一个排污口,随后又在2.5米的深度又发现一个木梯子。锁定这两个关键部位后,以排污口为零基准点,按照原图的尺寸进行比对,研究发现,这两个字应该是位于零基准点3.3米和4.5米的位置。依照经远舰结构图的精确指引,在一片浑浊中,副领队冯雷终于摸到了期待已久的“远”字。
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副领队 冯雷:当时我也去抚摸着“经远”这两个字,感觉到心情特别特别激动。而且看着很清楚,它这个字应该是木质的,因为它还有木纹,保存得比较完整,没有破损。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特约水下摄影师 吴立新:的确按照原来预想的,在应该发现的位置,发现了这艘船的船名,两个大字“经远”。 本次调查中,还出水一块写有“经远”两字的木质签牌,与舰名使用同样字体,采用钢印制作的手法戳印形成。
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 周春水:小木牌上标着“经远”两个字,事隔五六天之后,又找到了经远这个舰名,至少找到了两个确切表明了经远舰身份的物体,它就是经远舰确切无疑。
    黄海战区沉没 200多将士殉国
    1894年9月17号爆发的中日甲午大海战,整整激战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的经远舰在海战中中弹沉没,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200多名将士阵亡,仅16人生还。这艘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全长82.4米,宽11.99米,装甲最厚的部分达到了24厘米。
泥沙中“摸”到物证有图有真相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9-25 14:21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2-7 21:35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郯城造假的那一伙人,其做法是令人作呕的。但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他们会不会是得了什么不一般的疾病 呢;毕竟还姓徐嘛,查清后也好对症治一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看,人多力量大哎。
      徐   斌这是得了什么病
《中华徐氏始祖陵概述》这骗文章,是徐 斌写的,今天主要好好看一下其中的 四(原文照搬于下):
四、从民间祭祀相沿成习确认,具有传承性“落叶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习俗。一般来说,人死了要葬于祖籍。徐氏既然发脉于“东海郯城”,先祖们仙逝后葬于郯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推理,作直言判断,豹公墩就是中华徐氏始祖陵,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再从民间的相传习俗看,据世居豹公墩附近的郑城后村年逾八旬的徐祗法老人说:“徐氏族人,世居此地,代代相传。豹公墩为徐氏始祖的陵寝,安葬着豹公以上五代先祖。”龙门村徐祗湘老人也说,他小时,爷爷每逢年过节,即带他到豹公墩扫墓祭祖。还有许多徐姓族人相沿成习,经常到豹公墩烧纸、磕头、凭吊、祭祀。试想,不是时代相传,视豹公墩为徐氏始祖陵,徐氏后裔能这样虔诚祭祀吗!事实上,不仅郯城徐姓族人不忘先祖,而且在历史上远道而来郯城寻根问组的徐氏宗亲也不乏其例。
清乾隆三年撰修的《新安徐氏族谱》中,有徐禋写的《新安徐氏开族始祖昶公考》其文中大意说,徐昶任歙州刺史,是新安徐氏始祖,但他的祖籍是哪里,众说纷纭,考察无据,历访无踪,难成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唐懿宗宰相徐商的五世孙、唐昭宗宰相徐彦若的四世孙,而徐商、徐彦若都是徐有功的苗裔,先世家东海郯城,而《唐书》却把徐商、徐彦若记成河南新郑人。究竟如何对呢?为此,新安徐氏族人结伴,于乾隆元年赴郯城考察。文中曰:“……不惮往还四千余里,泛舟钱塘,涉扬子,渡淮而航东海,越海州,历赣榆,抵山左之郯城,遍访徐之故家巨族,茫然不识先代渊源,未有能出其典故者,则亦灾于兵焚水溢也,不得不废然返而还……。”这些记述,一方面说明他们未能如愿,另方面也衬托出他们身居千里之外,尚知道祖籍是郯城。因为徐有功是郯人,他们都是相隔几代的后人,自然也是郯人。由此更说明天下徐氏“根扎”郯城,中华徐氏始祖陵也在郯城就成为不争的事实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近几年来,海内外徐氏宗亲纷至沓来,寻根问祖,此乃人心之所向,众望所归。我们应该敞开大门,优化环境,铺平绿道,热烈欢迎五洲四海的徐氏宗亲都能畅通无阻地回归老家探亲访友,祭祀先祖,并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诶,以上就是徐 斌 “这骗概述”四的全部内容。仔细看完后,我们发现了哪些问题呢,是不是有如下 症状——
症状❶:妄称徐氏发脉于“东海郯城”,先祖们仙逝后葬于郯城是顺理成章的事。   由此推理,作直言判断,豹公墩就是中华徐氏始祖陵,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试问: 先祖仙逝的时候,郯城那个地方还不知道叫什么地名呢。地名的形成,往往跟人员的活动有关,在先祖仙逝800年以后,后来叫郯城的那块地方,才开始被称为“炎地”。“东海”与“郯城”,分别是什么朝代才出现的名词?历史上,在有了东海名称以后,你郯城即便“发脉”到天上去了,跟老徐家也是没有半毛钱关系滴!你能拿出一丁点,夏朝时“郯城发脉”的证据吗?
再则,从这骗文章中,人们既没看到新安的宗亲归葬,也没见到有先祖归葬,有的只是徐斌一伙的“直言判断”,你那个“直言判断”说白了就是无中生有,痴人说梦罢了。
症状❷:妄称因为徐有功等或许是“东海郯城”人,便“更说明天下徐氏“根扎”郯城,中华徐氏始祖陵也在郯城就成为不争的事实了。 ”
事实: 在郯城属于“东海”的时候,生活在郯城的徐人总归是有一定数量的,而且远不止徐有功等一点点。这跟“天下徐人扎根郯城”没有因果关系,也跟“中华徐氏始祖陵也在郯城就成为不争的事实”不沾边。因为这里讲的不是同一时期的事。将有了“郯城地名”时的徐氏定为徐氏的根,就大大地抹杀了缩短了徐氏的历史,天下徐氏能答应吗?
症状❸:在新安宗亲“...不惮往还四千余里,..不得不废然返而还…”重修宗谱以后,在重修宗谱200多年以后,继续拿“有错宗谱”说事。
事实: 没见“来头”的,公元1185年的《新安徐氏宗谱》,闪了一下鬼火。新安宗亲为弄清真相,“于乾隆元年赴郯城考察”了,往还了“四千余里”,遍访了郯城姓徐的比较大的家族,没能碰到懂得祖先渊源的人,对于什么豹公葬于“郯城北七里”这类事,没有碰到能讲清所以然的人。所以,新安宗亲回去后,在“清乾隆三年撰修的《新安徐氏族谱》中”,注明了“今往无考”。在实地考察后仅仅两年,重修的宗谱就出来了,很快纠正了公元1185年宗谱的错误。
清乾隆三年就已纠正了的错误,为什么在200多年以后,新安的宗亲们都很淡定;而山东临沂市的一小撮徐人(徐斌之流),却发了疯一般胡造狂吠?
【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大家觉得徐斌一伙,到底是得了什么病,还有没有救呢?【 当前,造假的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缺钱。谣言喊得震天响,徐斌之流,包括徐绍贵韩明林等,你们捐了三毛钱了吗?
为了增加谣言的“可信度”,曾叫你徐斌来发一个“狠誓”,为什么过了那么长时间,你仍然没有胆量来发一个?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9-28 19:50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0-1 20:13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江南女婴被抱养后尚未成年又成孤儿,南北双向互寻历尽坎坷终梦圆。苦寻妹妹四十五年,哥哥负荆来青“迎亲”。
         多行善好人有好报    讲细节成攻非偶然( 上
【行的什么善,细节是什么,认真看完后您就明白了。 出生后不久父母忍痛将其送出,结果阴差阳错被抱养到了青岛;未等长大成人养父母又先后过世,她再度成为孤儿;历尽艰辛挨到了结婚生子后,她开始踏上南下寻亲之路,前后持续11年;尝遍寻亲的酸甜苦辣,终于在45岁这年与江南的亲人团聚。她就是今天这个故事   的主人公王培清,和成千上万名寻亲者   一样,谈起寻亲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说是字字血、句句泪。
与亲人团聚的那一刻,他们几乎都是悲喜交加,既没有对生身父母的怨怼,也没有对命运的喟叹,更多的是游子归根的安心。
■晴天霹雳 父母双亡才知自己非亲生
在青岛的母亲去世以前,王培清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亲又在自己六七岁时去世,但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王培清的童年还算幸福。
只不过让她经常感到诧异的是,她的母亲比她大了近50岁。同龄的人都有兄弟姐妹,唯有她是独生女。作为一个从小就很敏感的孩子,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世可能比较复杂,但是她一直不确定。每次半开玩笑地问母亲:“我不会是抱养来的吧?”母亲也以开玩笑的语气回答:“你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记得上小学时,我从来不敢叫同学来家里玩,最发愁的就是每次开家长会。”王培清说,她生怕同学到家里以后,发现自己的父母明显年龄偏大。开家长会也怕跟其他的家长相比,母亲明显格格不入。1986年,王培清的母亲去世。由于父母都是外来人口,在青岛无亲无故,王培清一下子变得无依无靠。这年,她才 1 4岁,别的孩子可能还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她就要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去派出所给母亲销户时,户籍档案上明确写着,她是1972年由养母从无锡婴幼园抱养到青岛来的。
   “一时间天塌下来了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王培清说,青岛的父母其实只是养父养母,多年的猜测和疑虑一旦被证实,对那个年龄的她冲击相当大。“在短短的十四年里,命运真的是不公平,自己两次成为孤儿”。
   这时,很多幼年的细节,都一一浮现在王培清眼前,她一下子明白了自己性格比较敏感的原因。“曾经被大院的孩子追着喊过‘野孩子’,我平生第一次动手打人。”王培清说,养母也是一个要强的人,很护犊子,在自己的身世这个问题上也比较在意,丝毫容不得别人欺负自己的闺女。
■人生坎坷 艰难成长直到结婚生子
“养母去世时,我几乎什么都不会做。”王培清说,独自一人的生活简直不堪回首。尚未成年,就要独自面对黑暗,经常在半夜里惊醒,害怕得跑到邻居家求助。当时的她正上初二,甚至都不会做饭,每天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虽然时常有邻居接济她,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度过。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   别家都是团圆的气氛,而陪伴她的是无尽的孤独。
更大的困难还是经济上的拮据。“养母去世的时候,其实是给我留下了1000元钱和一部分粮票,本可以支撑我一段时间的。”她说,可惜那个时候太年幼,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管财物、规划生活,结果钱被一个无良邻居全部卷走,而她却求告无门。生活再一次向她展示了狰狞的一面。好在,她养母的单位比较有人情味儿,每个月给这个可怜的孩子补贴30元的生活费,直到成年。但是,这点钱其实是杯水车薪,因为王培清还要负担所住公房的房租、水电费等,然后就所剩无几了。“每天平均只有5毛钱的生活费,很长一段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为了填饱肚子,王培清课余时间就去海边捡海菜、挖海蛎子等果腹。如今她的肠胃很不好,她感觉就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正发育的年纪,身体却极度受亏。”
王培清说,在无数个难眠的夜里,她常常自言自语,我的亲生父母到底在哪儿,当年他们为什么要遗弃我,让我受到如此多的磨难?
此外,“一种自卑的情绪”也在困扰着她。自从知道自己是收养的孩子,“感觉所有的人看自己的目光都是异样的”,她希望能尽快逃离所住的大院,离开那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这种感受,不是这个群体的人是无法深刻体会的。“可是,又能到哪里去呢?”正是由于生活艰难,她初中毕业之   后就中断了学业,上班来自己养活自己,并且搬离了以前的住处,选择在外租房。“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形成了独立、忍让甚至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性格。”王培清说。2000年,王培清结婚了。丈夫知道她身世坎坷,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公婆对她也很好,她的悲苦至此才算结束,开始朝着幸福的方向转变。
   

   

       本篇未完,敬请等待 ... ...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9-30 16:20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0-4 15:11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江南女婴被抱养后尚未成年又成孤儿,南北双向互寻历尽坎坷终梦圆。苦寻妹妹四十五年,哥哥负荆来青“迎亲”。
      多行善好人有好报讲细节成攻非偶然 (下
【行的什么善,细节是什么,认真看完后您就明白了。 ■寻寻觅觅 双方都在找前后持续11年
2006年,青岛曾经组织过一次近百人的南下寻亲活动。此时的王培清孩子都已经六岁了,经济条件也比较宽裕,允许她有闲暇去江南寻亲,于是她就加入了南下的队伍。这次,王培清第一次来到无锡婴幼院,通过婴幼院保存的资料,她查到了自己详细而真实的出生年月日:1972年7月20日,农历的六月初十。还结识了该婴幼院的退休职工于浩夫妇。于浩是江南寻亲群体眼中的传奇人物,他在退休前,整理了该婴幼院所有的收养档案资料,为日后众多寻亲者查找信息提供了关键的帮助。
虽然那次没有找到亲生父母的任何信息,但王培清从此踏上了寻亲之旅。此后的11年间,她每年都要南下,参加无锡以及周边地市组织的寻亲大会。每每都抱着很大的希望而去,但每每又带着失望回来。可以说,这可能是每一位寻亲者都要经历的过程:在寻亲成功之前,希望和失望往往会轮番交替。渐渐地,江南的很多志愿者都知道了她的坎坷经历,被她寻亲的坚持所感动。就连于浩夫妇,也都多次劝慰她:“孩子,哪怕是最终找不到,也不用太遗憾,我们收你当干女儿。”除了自己南下寻亲之外,王培清还自发当了一名寻亲志愿者。凡是有江南的家庭寻找孩子,只要求助到于浩那里,只要收养记录上显示是青岛,于浩夫妇就会把寻亲资料电话告知王培清,请她在青岛留意可能出现的吻合对象。
就在王培清寻亲期间,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的一户人家,也在苦苦寻找多年前寄养出去的小女儿。1972年7月20日,这户戴姓人家的第四个孩子呱呱坠地,是个女儿。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实在是无力抚养。正巧无锡市区有户殷实的家庭想收养孩子,当教师的父亲决定忍痛把小女儿送养出去。
为了日后有朝一日能够亲人相认,父亲特意将女儿的生辰八字、出生时刻、体重身长等信息写在纸条上,一式两份,一份塞进襁褓中,一份自己留存。此外,还写了一首隐含着女儿信息的诗句:“祝戴志怀求,丽菁笔墨多。抚养成栋才,负荆感恩来。”不仅交代了女儿的出生地,还包括了对收养家庭的承诺。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等他们日后想弄清孩子的实际生活境遇,去无锡查找这户人家时,才发现这户人家当年根本就没有收养他们的孩子。这无疑是晴天霹雳!送养时所有的寄托全成了泡影,女儿已经无从查找。此后的数年,虽然这户人家仍没有放弃找寻,但始终毫无线索。
■峰回路转 找到妹妹哥哥负荆“迎亲”
后来王培清才知道,无论如何也要寻找到她,几乎成了亲生父母的一块心病。他们不断地督促她的哥哥,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妹妹的下落。哥哥就通过网络,查找各种寻亲的资料,大海捞针一般搜寻着王培清。“那时寻亲的信息还比较少,当时也没有建立寻亲者DNA样本库,寻亲的宣传也没有覆盖到乡镇,他们没有更多的办法”王培清说。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也富有戏剧性。王培清老家的一个亲戚,当年也曾送养过孩子,最后流落到了山东临沂。在江南和山东两地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亲戚一家成功团聚。在前往亲戚家祝贺的时候,王培清的哥哥才知道,无锡的于浩夫妇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寻亲资料。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往无锡找到于浩夫妇求助。通过查找档案登记的出生年月日,知道了妹妹被青岛的人家收养。
这一天是2017年的11月3日,王培清说她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于浩夫妇接到求助后,照例给她打电话,要把这个寻亲线索告知她:江阴的一个哥哥来找妹妹。然后就报了一组出生年月日。电话这头的王培清一下子愣住了,这不就是自己的生辰八字吗?还未等那边报完,王培清已经把后面的登记信息全部说出来了。那边也很诧异:这个信息你为何记得这么清楚。王培清一下子大哭起来,冲着电话喊道:这就是我,要找的就是我。一时间两边都陷入了短暂的平静,谁也不敢相信天底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迟疑了片刻之后,两边都欢呼起来:找到了,找到了,王培清终于找到家人了。
为了进一步确认,双方又做了DNA比对。这次,似乎老天都不愿再折磨这个命运多舛的苦孩子了,比对完全成功,王培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物学父母。2017年11月20日,王培清的哥哥、姐姐一行,受父母的委托,专程来青岛迎接王培清回家。现场的一幕令人动容:王培清的哥哥背负荆条出现在她家的门口,不为别的,只为兑现45年前的承诺。这一簇荆条可能包含着复杂的感情:是对当年把孩子送养出去的悔恨和内疚?是对亲人离散四十多年的无奈?还是对流落他乡的这个亲人的亏欠?恐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这一年的感恩节当天,王培清和家人、亲朋一道,终于回到了已阔别45年的出生地。从青岛市区到江阴市祝塘镇,直线距离约 600来 公里。就是这短短的 600 公里,亲人离散了45年。父母找女儿,女儿找父母,持续了整整11年。亲人相聚只为游子归根,在寻亲志愿者的张罗下,家人为王培清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回家仪式。
在重逢的那一刻,王培清与父母抱头痛哭,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老父亲为王培清详细讲述了当年送养的细节,也多次流露出当年的无奈和内心的挣扎。其实即使什么都不说,王培清也清楚,“这些年,亲生父母所承受的煎熬,一点都不比自己少”。尤其是得知,找到女儿后,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因过于内疚,甚至还大病了一场。“多年的所有委屈,似乎都从那时得到了释放,没有怨,更没有恨,只有对命运的喟叹”。她明白,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狠心抛弃自己的孩子。几乎每一个亲人离散的家庭,背后都有不得已的原因。
2018年的春节,王培清一家赶到江阴老家过年。为了便于照顾老人,他们夫妇还专门在父母居住地的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产。老父亲今年再度生病,她又专程赶到上海陪护。与哥哥姐姐们的亲情,也逐渐地更加牢固,“几乎每天都要发微信聊天”。虽然偶尔还是能想起曾经遭遇的艰难,想到那些过往时仍忍不住掉泪,但是心里面更多的是平静,“有种游子归根的感觉”。
王培清说,寻亲的这些年她接触了不少北方的寻亲者,也接触了大量的江南寻亲家庭。很多家庭其实还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担心自己当年送养出去的孩子,究竟愿不愿意原谅自己,会不会出来和自己相认;另外就是怕打扰到孩子现在的生活。很多家庭寻亲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知道孩子现在过得到底好不好。
而北方的寻亲者也有不少顾虑:很多人担心伤及养父母的感情,不敢光明正大地出来寻亲;再就是也确实不知道该从何处寻起。但王培清认为,从她个人的经历来看,所有的顾虑都是多余的。“抚养之恩大于生养之恩,这个道理几乎没有人不懂。”她说,大家寻亲的目的,更多的是想弄明白自己的根儿到底在哪里。长达四五十年的隔绝之后,一切不好的情绪都会释怀最终归于平静。
祝您节日快乐    
听爸爸讲当时的情况   
   

徐北音 发表于 2018-10-1 13:40

回复 徐小安 的帖子

论证完毕后,再收藏一份。复制收藏和发表,注明出处。:victory: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0-2 22:08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2-7 20:59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改革开放四十年,气象万千百业旺;中华历史5000年,国泰民安几许多?【 离开了人,什么传承、发展、创新,通通都无从说起 ... ...
    人口多次剧降 不利信息传承
中国历代人口升降变迁 (仅供参考 :最早的有关人口统计的记录,应该是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曾讲到的,从原始社会末期大禹治水以后,就有统计人口的数据,约为1300万人,尽管依靠当时的水平统计出来的人数十分不准确,却是个重要参考数据。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没有正确的数字统计,但可通过战国七雄大概估算出来。秦、齐、楚这些大国估摸着每国有500余万人;赵、魏各有估计约350万人;燕、韩每国约150万-200万人;还有剩下的其余一些小国,人口也就几万到几十万。这样算下来大概总人口在2500万-3000万人。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章中曾有“汉兴 …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的述说。经过秦国的大一统之战,再到秦国覆灭,西汉建立,汉初人口仅仅约为600万-700万人,人口减员70-80 %。

《通典.食货志》中记述着公元2年时的西汉,全国人口达到约 6000万了,创历史的巅峰。

王莽篡汉到东汉的建立,人口一度降到了3500万左右,后又慢慢恢复到5500万。
黑暗的时候来了,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后期,在这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人口下降到了 700-800万,人口减幅达到了85 %。曹操在《蒿里行》也描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场景。

西晋,公元280年,全国人口又恢复到1600余万人。(《晋书.地理志上》)到4世纪时,全国人口恢复到4000余万人。
但西晋后期的战乱包括八王之乱等,使得全国人口又锐减到1200余万,人口损失达70 %。
隋朝大业5年(公元609年),全国进行了一次人口统计,统计的人口为4601万人。《隋书.地理志》十八路反王烽火狼烟,李唐接替了杨隋的江山,到贞观13年(公元639年),人口又减为1200余万人。
天宝14年(公元755年),全国人口上升到5291万人。但经过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又锐减到1700余万人,损失率接近70 %。

公元1110年,北宋全国人口有4673万人。(《宋史.地理志》)辽国有900余万,西夏约300余万。

公元1578年,明朝全国人口有6069万人。 《明史.食货志》
公元1655年,清朝顺治12年,全国人口为1400余万人。(清世祖实录)比明朝时人口减少77 %。

公元1764年,乾隆29年,全国人口达到额20559万人。《清史稿.食货志》比清初人口增长了十余倍。
公元1840年,道光20年,全国人口突破了40000万人。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人口锐减为23000万人,直接战争死亡和死于战乱的人口达到了近2个亿。人口损失率接近50 %。
公元1931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1928年全国户口调查的结果,全国人口总数为474787386人,1949年仅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4亿。
在清朝以前,受制于生产力,全国人口一直维持在1000余万-6000余万左右,清中期随着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培育成熟,粮食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再加上摊丁入亩的实施,人口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可惜再好的生产力都抵不上战乱的破坏。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随着历代政权的更替,受苦的最终还是广大的劳苦大众。
求温饱,求生存,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学文化,图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是极少数人的个别行为。
有资料讲:从夏朝至秦初,徐姓有人口万余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1.1 %。所以,对于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事项”,人们需要的是:十二万分的谨慎。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0-5 20:13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2-3 08:17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郯城假造“中华徐氏始祖陵”概况:1. 1998年04月,农田路边树立东海堂“徐氏始祖墓”石碑,称埋了5人。2. 2004年12月,树起“中华徐氏始祖陵”石碑,称葬了11人。
【全球 徐氏联谊会 筹备与成立:
1.2009年11月27日,福建厦门会议, 为筹委会第一次会议2.2010年04月01日,山东郯城祭祖, 为筹委会第二次会议3.2010年10月25日,福建武夷山会议,为筹委会第三次会议4.2011年03月09日,河南洛阳会议, 为筹委会第四次会议5.2011年09月16日,江苏常熟成立大会,宣布全球 徐氏联谊会正式成立。
【 郯城假造“中华徐氏始祖陵”与全球 徐氏联谊会的关系:既不是一脉相承,也不是没有关联。
    不建建要么不建
2014年10月,在全球 徐氏联谊总会换届会议暨徐氏祭祖大典以后,全球 徐氏商会秘书处发出了建设中华徐氏始祖陵的《倡议书》,其中这样称:... ...郯城政府对我们参与经贸洽谈的徐氏企业家讲到,如果徐氏不建这个祖陵他们政府也要建,只是郯城地方财政每年收入有限,建的不一定气派,你们徐氏大家族未必满意。之伟总会长稍作沉思后,果断作出回应:“我们徐氏海内外有三千万宗亲,大陆有上百万家徐氏企业,我们徐氏的祖陵项目要么不建要建就一定要宏伟壮观,我们徐氏有能力把自己的祖陵建好,我们徐氏所建的祖陵在郯城、临沂乃至山东全国都要上规模、上档次,这是我们所有徐氏子孙的责任和义务”。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对之伟总会长的表态,给予了由衷的赞许和坚定的支持。郯城政府明确表态:如果徐氏兴建祖陵项目,将全程提供优质服务,相关招商引资政策按照最低限额执行。
... ...《倡议书》指出: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注册成立山东中华徐氏始祖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总股数为10万股,每股售价为1万元。股份可转让,经营收益每年分红一次,管理实行经营与监督两条线,财务信息每月公开披露,重大经营决策由大家推选出来的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决定。
... ...《倡议书》还认为: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56个县级行政区、40906个乡级行政区,从理论数据上来分析,单纯每个乡吸收3股即能实现投资目标。
唉,计划的好象很不错嘛:【 募集并“投资10亿元”——这个“募集”是否有资格呢?最后募集得怎么样?   说是“财务信息每月公开披露”,但好象没见过呢。是不是拉稀了?【 这时候知道“全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了,当年,郯城县作为2856分 子之一时,你跟那个县商量过一下了,.......你不是小丑跳梁一意孤行的吗,继续跳啊。【 对“之伟总会长的表态”,为什么有“雷鸣般的掌声”?这表明当一件事“一 哄而起大势所趋”的时候,做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是很不容易的。但掌声解决不了问题,制造掌声的人有几位“出钱买股份”了?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2017年9月,****联谊会又要换届了,总会长之伟宗长向大会作总结报告:之伟会长对他在任三年来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他列举了曾经许诺的投资祖陵建设项目、开展宗亲联谊活动、徐氏文化研究和商务活动等工作,因他所在的企业工作较忙,没能抽出时间从事联谊会工作,深感内疚,并向与会宗亲表示歉意。并对自己三年来的投资,仅出版了徐氏家训感到遗憾。... ...
【募集并投资10亿元,去建一个假造的坟墓,不仅是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   篡改了徐氏家族的历史,这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挽回的;【之伟宗长最后能由冲动回归理性,其做法应该是完全正确的;【之伟宗长用行动回答了建与不建,最后定位在了“要么不建”,
... 冲动与狂热,应该已成昨天的事情:当下,我们应该怎么行动呢?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0-7 20:55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1-6 08:32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昨天,揭露它墩里葬了豹公是假造的,它今天说里边埋了5个人;今天,批判它里边埋5个人是错误的,它又说里边挤了11个人;昨天,揭露它《中华徐氏始祖陵》是讲不通的,转过来它又改名叫“先祖陵”了;今天,批判它叫“先祖陵”没道理,它又把“豹公墓”石碑立起来了... ...
    到底叫什么名,究竟埋了几个人,以后还会怎么变?
序   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徐伟坚向郯城县发送公元1185年《新安徐氏宗谱》。❶1997年,《豹公墩考》出笼,称里边葬着“徐豹公”。❷1998年,〖东海堂“徐氏始祖墓”石碑〗立起来了,说里边埋了徐国“五         代国君”,但连个坟墓的影子也没有。❸   2001年,新编《郯城县志》出版,无“豹公墩”只言片语。❹   2004年,转过来,感到影响力不大,又称里边“挤了十一位国君”,要改         叫“中华徐氏祖陵”;❺   2004年,出笼时却成了“中华徐氏始祖陵”,同时立了石碑。❻ 2011年,“豹公墩”小石碑摆上了,却称这是“汉代墓群”。   ❼ 2017年,“全徐会”换届后开了会, “拟定山东郯城豹公墩为先祖陵地”。❽   2018年?再来一个动作,堆起的土包前,〖“豹公墓”石碑〗新立起来。
❾(下一回,再怎么改呢?...... 暂时尚没法知道。)
    作为徐氏族人,现在,下边的这些问题,是有必要弄明白的:①不叫“中华徐氏始祖陵”以后,叫什么? 是不是就叫“豹公墓”?②既然〖“豹公墓”石碑〗都立起来了,那么这个“豹公”
——生于何年何月?——何年何月接的国君的班?——因为什么原因生命停止了?——卒于何年何月?——卒于什么地方?——终年多少年龄?——埋葬于何年何月?——“豹公”的老婆,姓什么、叫什么、生何时、卒何时、葬在哪.....
... ... 等等这些, 都有一点影子吗 ? 有半个影子吗 ?
办一件事,细节决定成败;论述先人及墓葬,生卒年月是最起码的。如果对以上这些“起码信息”都回答不出来,怎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呢?全天下的徐氏,99.99 %的人有这个疑问,其它姓氏数不清的人也都瞪着眼睛的 !
没完没了地变,什么揭露与批判,全部跟不上滴,呵呵..


静静地观察下一步再怎么变化,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0-11 20:36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1-6 08:35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因为年代久远,历史上的很多事往往难于弄清楚,但并不等于永远弄不明白。【 甲骨文被发现后,商朝被证实了;几百年前,即便是皇帝老子,你也捞不着看一眼秦始皇兵马俑,但现在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去看;现在有了炭十四,这东西是什么时候的,测一测就知道了。...【 夏朝到底有没有铸九鼎,秦始皇没捞着,以后是不是永远是个迷?盗墓者发现了《竹书纪年》,以后是不是有人会发现什么“别的纪年”......
      是谁撰写了《山海经》?       找寻周王朝典籍的蛛丝马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个动荡的大时代。公元前520年,周景王还没安排好王室的继承大事就撒手人寰了,留下王子们血腥争国。王子猛被贵族大臣拥立为周悼王,一向受宠的王子朝攻击并杀了他,自立为王。4年后,晋国攻打王子朝,拥立王子匄为周敬王。王子朝见大势已去,就携带大量周室典籍向南投奔楚国而去,随行者中除了召、毛、尹、南宫四大贵族外,还有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员和学者(如老子,可能辞官,也可能同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录:“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因为手中拥有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即使离开了京城,王子朝仍然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位的周王,多次派使者到各个诸侯国去寻求支持,然而无人理会。《左传·定公五年》载:“王人杀子朝于楚。”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刺杀了王子朝。有人推测,此事或许与周敬王追索周室典籍有关,而王子朝以死为代价,拒绝交出典籍。从此,这批价值连城的典籍神秘消失,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
 ◎周室典籍缘何贵重
  王子朝出逃时准备得相当充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分析,王子朝所奉的周之典籍,主要是西周的档案文书和商代、夏代以及更早的文献典籍,是最有价值、又能代表王统的文献。王子朝失利后的南奔,本来是个政治事件,却因为典籍的消失演变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即使在今天的史学研究中,这批典籍也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推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孔子想把收集到的书保存到周王室,子路给他出主意:“我听说周王室的史官老聃,已经回到家乡隐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问问他的意见。”《庄子·天道》说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大约老聃的免职,也与周室典籍的失踪有关联。
  这批典籍如此重要,王子朝及其后裔会怎么处置它们?根据记载,王子朝在去楚国的路途中,听到了楚平王刚刚去世的消息。楚国同样是政局动荡,一行人只好滞留在南阳西鄂一带(大致相当于今南阳卧龙区以石桥镇为主,包括方城县博望镇、南阳宛城区新店乡和鸭河工区皇路店镇的部分区域)。学者推测,无价之宝或许有几种遭遇:可能有一小部分流传于世,《易经》原是周室秘藏典籍,所谓孔子五十而读《易经》,表明《易经》已经外传,此时正是王子朝奔楚后的十多年,也许孔子是在收集到相当数量的周室典籍(应为转抄本)后,才删定了《尚书》《诗经》。有学者说,藏书的外传,客观上还促成了日后诸子百家学术的繁荣局面。也可能大部分已经被王子朝秘藏在某处或某几处,其后裔始终保守秘密,至今它们仍静静地“躺着”。事实上,考古从未出土过周王室的原始档案文献,也没有出土过商代、夏代或者更早时代的文书档案原件。
  《吕氏春秋·先识》有:“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夏太史令终古见桀惑乱,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刘国忠说,“有道之国”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从这段记述中能看出来,周王室图书馆收藏的有夏朝、商朝的图册文物。中华文明有比其他文明更完整的记录,但东周以前的历史,关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历史,至今仍然模糊不清,周室典籍的下落不明,不得不说是中华文明的重大损失。
  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2500年来,没有人追问过这批无价之宝的下落,甚至对此事也是无人问津。王子朝“奔楚”到达的是西鄂,三国时期成书的《皇览·冢墓记》中有一句:“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王子朝的冢是否还在,失踪的典籍会不会随他一起深藏在这一带?
◎“不见冢”或与王子朝相关
  细雨蒙蒙,踩着一路泥泞,记者来到卧龙区石桥镇夏庄村的最东头。一望无际的麦田笼罩在迷离烟雨中,微微泛黄的小麦长势正旺,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一片地势稍高的土地上,杨树笔直,如同撑开的巨伞。小树林中分散着三间瓦房,正中一间的墙上写有“冢岗庙”三字,南边,有一通近2米高的青石碑,字迹清晰,是道光元年李氏家族所立的“重修不见冢庙碑”。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洛阳大学教授蔡运章解释,“见”此处读“现”,“不见冢”是“现存大冢”之意。书碑者或许从出土的器物中已经确认墓葬的年代,所以李氏家族数百年关注不见冢,还在此立碑建庙。
  75岁的村民李广文一边比划一边讲,他说原来的冢又高又大,冢上的封土是三层棱台形,面积大约有2亩,冢上有庙,庙基是清一色青石条,庙门处有9通高大的石碑,庙宇很气派,有三间前殿和四间后殿,还有一个重约250公斤的大钟。可惜这些在上世纪70年代全被毁掉了。庙被拆后,周围百姓都来抢冢上的白土粉墙,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冢已经被夷为平地了,如今只比周边农田稍微有点高度。这些年,盗墓贼没放过不见冢,多次盗挖。村里人说,4年前,盗墓贼挖出过近4吨的铜锭,觉得没价值,当作一堆废铜卖掉了。后来,又有盗墓贼挖出过一个大鼎,有人报了警,鼎不知所终。2017年10月,当地学者在冢的西南侧20米处,搜捡出盗墓贼从盗洞中带出来的黑色炭块20多块,总重量近80克。
  在当地人武学贵的家里,一张1966年出版的老地图在他的手里慢慢铺展开来,他指着标示说,冢岗庙那时高约8米,周边的村庄都是以它为标志起名的,如庙岗、庙底、晁庄、大龙窝和小龙窝等村庄。
  1904年版《南阳县志》记载:“王子朝墓在西鄂故城西。”南阳籍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张嘉谋,在1927年11月27日的日记中记录:“按今南阳县北五十里许石桥镇鄂城寺,西鄂古城也。其西有冢岗,旧尝于此地耕,得古编钟,色黝,有乳,无铭。”他怀疑“不见冢”就是王子朝冢。
  2017年5月,南阳市鸭河工区邀请文物部门对这一带进行文物普查。经过3个月的勘探,传来惊喜消息,“不见冢”是一座东周时期的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总长约66米,墓室长40米、宽38米、深18米,墓室四周有阶梯状台阶,它的西侧,是一座长70米、宽7.5米的大型车马坑葬坑,周围还有多座大型墓冢。据称,这一车马坑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车马坑,比洛阳东周“天子驾六”车马坑还要长28米。2017年11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对墓中带出的黑色炭块经过碳14检测,得出结论:“遗址的年代范围应在战国时期,不排除年代进一步提前的可能。”
  文物考古专家一步步发布接近谜底的事实,引来了当地人怀古的热情,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一个护冢队伍,轮流值班,对络绎不绝的“观冢者”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再发生盗墓事件。
  蔡运章说,冢岗庙大墓是迄今为止南阳盆地发现的形制、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高等级墓葬,从实地调查、文献研究、传说故事多个角度来看,它或许就是苦苦寻找的王子朝墓葬。正统周天子的陪葬应拥有九鼎,但是王子朝居西鄂之地突然被杀,随行人员没有九鼎八簋,最可能是用他们所带的最珍贵的周王室典籍陪葬。
  王子朝死后,其后代为躲避迫害,便以“朝”音改姓为“晁”,汉代以前,晁氏是南阳望族,后来因为战乱逐渐迁徙到各地。《史记·晁错传》记载:“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值得一提的是,文物考古部门还在鸭河工区发现了一处近5万平方米的东周村落遗址——晁庄遗址。
  2018年4月,中国先秦史学会批复设立“中国先秦史学会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遗址保护研究基地”。随着考古发现和研究论证向前推进,或许“奔楚”事件将在南阳大白于天下。
◎是谁撰写的《山海经》
  春秋战国之时思想迸发,是文化史上的一段华彩乐章,同时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学者王红旗说,这一时期有三大文化之谜,即《山海经》作者之谜,《道德经》作者、大思想家老子辞官隐世之谜、周室图书档案典籍失踪之谜,种种迹象表明,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它既记述了神州大地的山川风貌,又描述了许多貌似荒诞的事物。近代学者认为,《山海经》作者或是春秋至秦汉时的楚人、周人、齐人,还有人说是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古美洲人撰写了《山海经》或其中的部分章节。
  中国古史专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写道:“《山海经·中次十一经》记载的山名散布于南阳、镇平、南召、鲁山及附近各县境内。”这一范围大多处在南阳境内的伏牛山南部。多年研究《山海经》的学者周付详分析,《山海经·中山经》详尽记述了楚地山川及楚民神话习俗,《山海经·西山经》则详尽描述了周地山川及华夏神话习俗,表明编写者同时熟悉两地的山川民俗典故。东周时期的楚与周,长期对抗为敌,时有征战,不大可能有学术大家兼通两地风情。但却有一个例外,就是王子朝一行或他们的后裔,他们中有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吏、学者和太师。
  王红旗说,或许有过这样的情节:王子朝在携典籍奔楚途中,接受老子的劝告,对外伪称不慎失火将典籍烧毁,以绝人念,暗地里则将它们藏匿起来。老子可能因参与秘藏典籍之事,不便公开活动,遂辞职隐居直至终老。王子朝秘藏周室典籍之地可能就在西鄂,《山海经》的成书与这两件事密切相连。
  王红旗认为,《山海经》有某种总体框架,应当有一个写作纲领或者编辑方针,并有一个彼此关系密切的写作班子。《山海经》中常跳跃出四言韵句,《道德经》中也常用到,不少学者怀疑,四言韵句就是上古史官兼巫师的一种常用修辞方法。同时,《山海经》中的大量内容,都源自周王室图书典籍资料,其中包括夏、商的典册和文物,远方异国的函章和文书,以及采自民间的神话故事。这些资料其他人难得一见,但却是随王子朝奔楚的史官或其后裔耳熟能详的。他们依据这些档案资料,撰写《山海经》,并在书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众多小国安居乐业。
  初夏,伏牛山腹地的宝天曼国家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溪流蜿蜒,空气中带着丝丝潮湿,夹杂着草木的芬芳。沿着陡险的山路到达山顶,极目四望,周边山势巍峨,怪石嶙峋,不由人心生敬畏。想那2500年前,王子朝奔楚的一行人途经此处时,会有怎样的无奈和落寞?江山或起或落,在那苍茫一片的密林深处,又隐藏过多少雅士高人的离合悲欢?
“不见冢”里究竟能见到什么,是否真的能够触摸到曾经的风云往事?众多的谜团依然在等待破解……
河南日报 记者 赵慎珠 来源:大河网





徐泽华郯城 发表于 2018-10-12 10:43

回复 徐勇前山东 的帖子

郯城人告诉你过去每个村的坟地都在农田里,反正不能在村里吧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0-13 22:28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0-13 22:33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没有景点可以造,要让郯城成为天下徐人的寻根地祭祖地,这是郯城一伙造假小人的如意算盘,......【 河南伊川4A级景区的例子告诉人们,搞“赝品古迹”只能被天下人所耻笑。
      不 要 建 赝 品“古 迹”
据《河南商报》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伊川4A级景区二程文化园门票仅收1元,却鲜有人问津。有前来游玩的游客称,“这都是后来建的,不是历史遗迹,这种房子建得没多大意义。 ”也有游客质疑该景点过于雷同,观赏价值不大。对此,该景区回应,国庆黄金周期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3.6万余人,并不是无人问津。
对一个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达到300多亩的景区来说,国庆期间平均每天接待5000多名游客,多吗?这还是在当地正举办河洛文化节,并且门票只收1元的情况下。
一些游客的直言不讳可谓切中了要害——“不是历史遗迹”“高度雷同”“缺乏内涵”……这其实向地方政府以及一些意欲进军旅游业的社会资本敲响了警钟。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少。地方政府或投资者对当下的旅游市场、旅游形势、游客需求缺乏基本和准确的判断,以为只要附会几个名人或典故,建一堆复古的亭台楼阁,游客就会纷至沓来,殊不知,这种“赝品古迹”“假文物”式的景区景点,已无法引起公众的兴趣。一些地方官员急于积累个人政绩,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好,于是就把自己的政绩定位到大兴土木兴建人造景区景点上。这样的“政绩”,除了耗费地方大量的财政资金、人力物力,制造一堆文化垃圾之外,其他意义不大。
我们常说旅游升级换代,除了传统的名山大川之外,如今人们在旅游选择上更加偏向于追求自然、古朴、田园风格,没有给这样的人造景点,尤其是简单粗暴“复制”堆砌土石砖木的伪古董预留空间。
看似是一个景区的遭遇,实际上有很多值得地方相关部门、社会资本反思的地方。
      因为没搞彩排,地点搞错啦 ...
话说那,4000多年前,哦,文字还没产生呢 ...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0-27 09:31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1-18 22:55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本资料收录时间: 2018.10.【一个县的历史,能轻易改写吗,一个姓氏的历史,能随便篡改吗?行不通滴。【公元前二十世纪的夏朝初期,郯城县这块地方,或许是兔子还不拉屎滴。【论说早于郯城建置前800来年的事,系统的文字还没产生时的事,没有一点   有力的证据,依靠捕风捉影就想来欺骗人,百分百就是自打耳光。【郯城造假的一小撮人,你们愿意怎么玩,就尽管玩你们的好了。但别再作春秋大梦了,想继续欺骗天下徐人,是绝对行不通的。人丢到这个份上,已经到家了。难道非要弄一个遗臭万年吗???
    郯 城 县 的 历 史 沿 革(完 全 版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汉承秦制。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宋朝时,郯城是没有设县滴,叫作“郯城”而已,...所以,只能称为“郯城北七里”,而不是郯城县北七里。...而到了清朝,被“今往无考”了。)
元末,郯城县复置。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2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14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17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25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2月,隶属临沂市。
郯城县的历史,中华徐氏的历史,是可以随便篡改的吗?
   







徐培午 发表于 2018-10-30 11:19

建议版主做成完整文本,转化为PDF格式,上传到某地方,有利于分享,这样看着很累,年纪大了,不好意思。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1-3 07:47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1-18 22:57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说起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便会想到公元1978——2018,因为这是历史上的一段特定时期。若说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也是固定不变的,绝对不能东拼西凑随意来。【如果说起历史上的“泗上十二诸侯国”,应该是指哪十二个诸侯国呢,有没有包括徐国在内?这“泗上十二诸侯国”也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或加减的。
    战国时期   泗上十二诸侯国是指哪些国家
泗上十二诸侯,《索隐》有云:“十二诸侯,宋、鲁、邾、莒之比也”。包括泗水流域北部的鲁、邾以及颛臾等国,南部的逼阳、邳,东部的莒、缯、小邾诸国,还有东部的宋、滕、薛、费等国。其中以宋、鲁两个国家最大,都想争夺这个诸侯集团的领导权,其中颛臾、莒、薛、费等为鲁国的附庸国,缯、邾、小邾、滕为宋国的属国,逼阳、邳倾向于区域外的楚国,因此一向被自诩中原诸侯的其余各国所鄙夷。
泗上十二诸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泗河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齐威王时泗上十二诸侯向田齐朝贡。在战国中后期,中原除了战国七雄,小国中就剩下泗上十二诸侯。
泗上十二诸侯,公元前630年,周襄王二十二年。 这年泗上十二诸侯举行盟会,以敦邦交,并商讨如何应付大国侵袭。《索隐》谓“十二诸侯,宋、鲁、邾、莒之比也”,包括泗水流域北部的鲁、邾以及颛臾等国,南部的逼阳等。胡三省《通鉴注》说:“宋、鲁、邹、滕、薛、郳等国,国于其间,齐威王所谓泗上十二诸侯。”所谓泗上十二诸侯,当指宋、卫、鲁、邹、滕、薛、郳、莒、费、郯、任、邳等十二国。
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
郯城县造假的一伙人,无视历史上的基本事实,捕风捉影地胡搞一气,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既反映了不一般的无知,也表现了罕见的低劣,... ...

       相关封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郯城的怪事一大串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1-5 16:46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1-11 20:23 编辑

徐培午 发表于 2018-10-30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议版主做成完整文本,转化为PDF格式,上传到某地方,有利于分享,这样看着很累,年纪大了,不好意思。
   谢谢版主顶帖支持。
   这是非常好的意见,将根据情况发展,作进一步的处置。
   



   

徐北音 发表于 2018-11-7 10:54

真正的徐氏始祖陵应该是在风水很好的地方,才能益荫出这么多人的。

徐勇前山东 发表于 2018-11-11 17:53

本帖最后由 徐勇前山东 于 2018-11-18 22:59 编辑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

【 山东省,那么大一片地方,已知的有多少故城 ?【 在已知的故城里边,是不是包含了古代的徐国故城呢 ?【 郯城县造假的一小伙人,你们是不是想想办法,将这一份资料篡改一下啊 。
      山东古城分布一览表《商周—南燕》

名   称   时   代      位       置
卢国故城遗址   周、秦汉   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街村西
东平陵故城遗址汉      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阎家村北50米。
阳丘故城遗址   汉   济南市绣惠镇回村,(包括回北村、回东村、回一、二、三、四村地下部分)。
猇县故城遗址   汉       济南市章丘市刁镇旧西村西100米

莒国都城遗址   西周   青岛市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南城子村
东黔陬城遗址   秦至汉   青岛市胶州市杜村镇赵家城献村西500米处
西黔陬故城遗址汉      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黔陬村西北100米
祓国都城遗址   汉       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董家村
皋虞县故城址   汉       青岛市即墨市温泉镇皋虞村
北古城故城址   汉       青岛市即墨市移风店镇故城村
壮武县故城址   汉          青岛市即墨市蓝村镇故城村
即墨故城遗址   东周----北齐    青岛市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
邹卢古城遗址   东周至汉       青岛市莱西市梅花山街道办事处古城庄村北

般阳故城遗址   汉-明       淄博市淄川区般阳街道办事处城一、城二、城三、开河、东关社区内
昌国故城       战国 汉   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昌城村四周
高阳故城遗址   北魏      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
齐国故城遗址   战国、汉      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长胡村村东
逢陵故城遗址   龙山文化、商周、春秋战国、汉、宋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村西南2.5公里处
翟城遗址   西周、战国、汉                淄博市高青县高城镇西关村西北部
千乘城遗址    战国、汉                   淄博市高青县唐坊镇玉皇堂村南2000米处
东邹故城遗址   周            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花沟村东南
陈庄遗址      西周          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南500米
临济城遗址    汉               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刘家镇村北
东安古城遗址龙山、商、春秋、汉    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中

安城故城      汉          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冯庄村北70米
土城故城      汉          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峨山口村北约10米
承县故城      西汉      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徐楼村西北岳台子南
阴平故城      西汉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阴平村
鹅鸭城遗址    西汉          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鹅鸭村北
兰城故城      汉          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兰城村中及四周
偪阳故城      东周      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侯塘村南
倪国故城      新石器时代、周   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集村西
东江小邾国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   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东
昌虑故城   东周、汉      枣庄市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北侧
滕国故城   周、汉   枣庄市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与西滕城村周围。 东滕城村一周为内城。
薛国故城   周、汉   枣庄市滕州市张汪镇、官桥镇之间,内有九个自然村,城东南200米处为薛河故道。其中尤楼村前也有龙山文化晚期夏代薛国宫城遗址。今大城中心皇殿岗村为战国时期田氏薛国宫城遗址。

西殷古城址   东周         东营市广饶县广饶镇西殷村驻地及周围
高港古城址   汉            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乡高港村驻地周围

观阳故城   汉          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东半城村南
牟平故城   东周、汉      福山区古县镇三十里堡村南200米
徐乡故城遗址 汉            烟台市龙口市徐福镇乡城东村南
惤县故城址   汉            烟台市龙口市北马镇古现村及其以西
育梨故城   汉                   福山区福新街道奇辛村北
庙周家秦汉建筑遗址(含莱山月主祠遗址) 秦汉   烟台市龙口市兰高镇庙周家村北500米(建筑遗址)、村南1000米(莱山月主祠)
归城故城遗址西周、春秋             烟台市龙口市兰高镇归城姜家、东和平等九村周围
当利故城   汉               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侯家村
石姜城址   汉      烟台市莱州市平里店镇石姜村 (沙丘故城遗址)
曲城故城址   汉      烟台市招远市蚕庄镇东曲成村
毕郭古城址   汉      烟台市招远市毕郭镇毕郭村
挺县故城   汉      烟台市莱阳市古柳街道中古城东南150米
昌阳古城遗址 汉          烟台市海阳市行村镇庶村
观阳古城遗址 汉          烟台市海阳市发城镇发城村

杞国故城遗址 东周、汉   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镇西南部杞城村
昌安故城城墙遗址 东汉   潍坊市坊子区王家庄街道李家古城村
乐都故城   战国、西汉潍坊市坊子区眉村镇罗都屯西300米
朱虚故城遗址 东周、汉   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城头村北约5米
庙山村东南遗址 东周      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庙山村东南约30米处
西安故城遗址 汉         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西安村西约5O米
东京埠城址剧县古城遗址 汉魏   潍坊市昌乐县朱刘街道都昌村东潍坊市昌乐县宝城街道戴家庄遗址
营陵故城    东周、汉   潍坊市昌乐县市马宋镇古城村
广县故城    西汉      潍坊市青州市五里镇下圈村周围
广固城故址西晋、南燕    潍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北西关村西北
纪国故城    东周、汉   潍坊市寿光市纪台镇纪台村黄孟庄、冯家庄
益都故城    汉          潍坊市寿光市古城乡古城村南侧
牟城故城    汉          潍坊市寿光市洛城镇牟城村东北200米
斟灌故城    汉          潍坊市寿光市留吕镇西斟罐村周围
姑幕城遗址 春秋至汉      潍坊市安丘市石埠子镇石埠子村
郚城遗址 大汶口、龙山、商周至隋    潍坊市安丘市凌河镇李家西郚村东
昌县故城    战国、汉       潍坊市诸城市昌城镇昌城村周围
平昌故城    汉          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西
东武故城    汉          潍坊市诸城市密州街道古城子村周围
诸县故城    汉          潍坊市诸城市枳沟镇桥庄周围
石泉故城      汉      潍坊市高密市柴沟镇李家埠村西南
高密故城      汉      潍坊市高密市井沟镇城后刘家庄村南
都昌故城 东周、汉      潍坊市昌邑市都昌街道刘辛社区东100米
鄑邑故城 东周、汉      潍坊市昌邑市龙池镇利渔村东南2千米
密乡故城 东周、汉      潍坊市昌邑市围子镇古城里村西10米
高阳故城遗址   汉      潍坊市昌邑市北孟镇高阳村
昌邑县城遗址   宋      潍坊市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南隅村、西关村

亢父故城遗址 东周、秦、汉   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城南村
广戚城遗址   战国-汉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街道沙河涯村东
方与城遗址   秦 汉         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古城集村
山阳故城遗址 汉            济宁市金乡县卜集乡王庄村南
金乡故城遗址 春秋、汉      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阿城铺村村北500米
焦国故城遗址 西周         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西焦城村东南、朱街、张街、马街村南
唐阳故城   汉代      济宁市汶上县义桥乡周学庄南400米
卞城故城   周、汉      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一村村内
小城子遗址   周、汉      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乡小城子村村东北
故县城子顶遗址   周、汉、唐    济宁市泗水县中册镇故县村东北500米
陶城铺城址   春秋、汉   济宁市泗水县满硐乡陶城铺村北500米
嘉祥城址   西晋      济宁市泗水县嘉祥镇嘉祥村东南1000米
曲阜鲁国故城 周            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书院街道
董大城古城址 战国—宋      济宁市曲阜市董庄乡董大城村
邾国故城遗址 周至汉         济宁市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峄山街、金张庄村
漆女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济宁市邹城市北宿镇和睦村西南岳庄村西北
城子窝遗址商、周          济宁市邹城市城前镇河北尹庄村西北约300米
瑕丘故城   春秋—汉       济宁市兖州市新峄镇东顿村南500米

博城遗址 战国、秦、汉、三国、隋、唐、宋 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后旧县村村北桂林官庄村南2000米处
梁父城遗址    汉—隋            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邹家庄村正西约200米
瀛县故城遗址汉(东汉)      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东岔河村西
春城故城址    东周、汉      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徐家平村北
郕城故城址    春秋、汉      泰安市宁阳县东庄乡南故城新村西北角500米,蒙馆公路北200米处。
刚邑故城址   春秋战国汉   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里村座落于城址上,汶河大堤东北西南压在城址北部。
半城故城址    汉         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镇)沈家屯村东700米,乡级公路南侧
钜平故城址    汉         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前丁家庙两村间
汶阳故城址    汉         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前石桥村西北1000米
宁阳故城址    汉         泰安市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中
桃山故城址    汉         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碣集村西南近村处
成邑故城      春秋、汉      泰安市宁阳县东庄乡南故城村西北500米
东平故城      商、周、汉    泰安市东平县东平镇宿城村周围
无盐故城      周至汉       泰安市东平县东平镇无盐村南大清河北岸
须昌故城      周至宋       泰安市东平县老湖镇埠子村西、东平湖内
鄣城故城      周至汉       泰安市东平县接山乡鄣城村周围
裹头城遗址    汉         泰安市新泰市果都镇果都村南
柴县故城      汉         泰安市新泰市楼德镇柴城村及其周围
西古城遗址    战国-汉       泰安市肥城市边院镇西古城村北500米

昌阳故城      汉         威海市文登市宋村镇石羊、宋村、城东三村之间
育黎古城遗址   汉          威海市乳山市育黎镇城阴村南150米

盘古城址 战国、汉         日照市五莲县街头镇迟家庄村东
昆山县故城遗址 汉         日照市五莲县高泽镇西楼村
茶城城址       东周         日照市莒县果庄乡茶城村村南
莒国故城       东周至汉   日照市莒县城阳镇东关三街村驻地

牟城遗址       春秋         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北侧
嬴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汉    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

启阳故城 公元前492年,春秋鲁哀公三年。 临沂市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办事处东关居委、东北园居委。
古城故城遗址 商、周、汉         临沂市兰山区大岭镇古城村
中丘故城   春秋、汉 临沂市兰山区后隅村和诸葛城村内。北中部1/3属于后隅村,南半部2/3为诸葛城。
小谷故城    春秋、汉      临沂市岚山区义堂镇前城子
舜过城遗址东周、汉、晋      临沂市罗庄区汤庄街道办事处后站村东北约500米。
祝丘故城遗址 东周-汉          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张故县村、赵故县村、周故县村、王故县村
阳都故城   西周——汉   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村、汪家庄村、任家庄村一带
泉源鄅国故城 周至汉   临沂市郯城县前城村,东临江苏省东海县境,东北靠临沭县境,地处三县交界。
郯国故城    东周、汉    临沂市郯城县郯城镇北关七村官路村南,西偏北500米处是北马庄村,            东北300米处是杨家楼村,205国道穿越北墙和东墙。
古城故城址   汉            临沂市沂水县沂水镇西古城村西
鄫国故城   汉、周    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鄫城前村北,鄫城后村南,文峰山东约2.5千米处.
兰陵故城   东周、汉   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东北圩村、西南圩村、西北圩村、东南圩村
向邑故城   春秋      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驻地西,紧靠向城西庄,西南向1000米东城前村
柞城故城   春秋、秦汉临沂市苍山县卞庄镇,柞城村北、北城里村、南城里村
许由城址   东周、汉   临沂市费县探沂镇许由城村村驻地
费县故城遗址 东周、汉      临沂市费县上冶镇西毕城村、古城村、宁国庄村一带
防城故城遗址 大汶口、龙山、周、汉            临沂市费县方城镇古城里村。
祊城故城遗址 商                            临沂市费县费城镇郭家园村东方向
南武阳故城   西汉-唐                     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临城村东
邱舆故城    新石器时代、夏、西周、东周、汉、    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南埠庄村西
颛臾故城   西周、春秋、汉            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固城村北
南武城故城   春秋—北齐         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周围
故县故城   东周、汉         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东故县村西北约100米处
东阳故城   春秋、汉         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城子村西北
向国故城遗址 周、汉               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王家滩井子村、许家滩井子村南。

厌次故城遗址      汉      德州市陵县神头镇神头街东南方向
平原故城       东周、汉   德州市平原县王庙镇张官店村东300米
东阳古城遗址   汉         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乡甲马营村西运河内
乐陵故城遗址   汉         德州市乐陵市花园镇大顾家村北350米,北距城子后村300米
高唐故城       东周、汉   德州市禹城市伦镇镇小城子坡村正南1500米处
无棣故城       周—唐      德州市庆云县常家镇于家店村北

东阿故城遗址 (含古阿井) 新石器时代、东周、汉   聊城市阳谷县阿城镇王庄村西150米
发干故城       汉                     聊城市莘县河店镇马桥村村下
馆陶故城      春秋--明                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东古城村西。
贝丘故城      汉                  聊城市临清市大辛庄街道办事处近古村西南
临清故城      汉—宋                聊城市临清市青年街道东西旧县村周围

千乘城遗址    战国至东汉         滨州市滨城区旧镇樊家村西南500米
寨卞遗址      商—东周、汉      滨州市博兴县寨卞村北1千米
贤城遗址      商—周、战国、汉    滨州市博兴县贤城村西北200米
信阳故城址    秦汉            滨州市无棣县无棣镇谢家村西500米
广武故城      西汉            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乡刘庄子东北
云故城城址    汉            滨州市阳信县阳信镇东关村东约400米
延乡城故址    东周、汉         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安柴村西(安柴小学)西100米
利县故城      汉            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东南角

离孤故城址    汉                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李庄集村西北
成武故城   新石器时代、东周、汉    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胡集行政村东南部
西汉昌邑故城址    汉             菏泽市巨野县谢集镇前、后昌邑村                                                (截止      )

   郯城的怪事一大堆,石碑上刻的是“汉代墓群”,他们却说是夏代祖宗...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典型世纪造假案 中华徐氏始祖陵